媒體關注
協鑫“藍綠同行”加速拓展氫能版圖 擬打造“風-光-氫-儲-云”多維能源轉換系統
2021-09-07 來源:上海證券報在4日由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主辦的“2021年氫能產業發展論壇暨第十一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”圓桌對話上,協鑫氫能事業部執行總裁、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周振聲表示,協鑫正憑借綠氫和硅料科技創新的優勢,以FBR顆粒硅和鈣鈦礦等顛覆性硬科技的雙重迭代效應大幅降低發電成本,提高光伏利用效率,并以“風-光-氫-儲-云”的多維能源轉換系統,推動氫能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作為清潔高效、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,氫能在能源轉型中的地位和比重不斷上升。隨著科技進步帶來成本下降,國家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,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,光伏發電正從高價走向平價,從平價走向低價,推動“硅-光-氫”新組合成為未來清潔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。通過光伏制備綠氫,實現源頭減碳化、過程清潔化、下游工業應用端脫碳化。
雖然短期內,氫能在一些技術和產業鏈方面還有瓶頸,但現場專家普遍認為,未來10到20年,將是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機遇期。
對此,周振聲表示,“推動氫能發展需要實現‘三化合一’的協同發展。第一是行業化。氫的應用,尤其是降碳背景下氫的應用,在各行各業都會是新的增量。根據區域特點和行業結構要有不同布局,上到頂層政府,下到各行各業的關聯體系,都應該有協同。”
其次是規模化。周振聲表示,目前北京、上海、廣州已宣布了“十城千輛”的目標,基于碳市場交易下的規模化,不管制氫、儲運還是消納,應該會有比較好的新發展通道和趨勢。
第三是區域的生態化。他表示,今年德國漢堡有個案例:德國整個北部把漢堡作為樞紐,聯動十多家企業,包括燃料電池商、裝備商、鋼鐵商等,政府統一布局,形成了規模化的示范體系。
“這‘三化’如果能以省為單位進行區域協同,對將來整個氫能市場的推廣會有戰略性的價值。”周振聲說,未來主流的產氫方式將按照“從灰到藍,先藍后綠”的方式逐步過渡。藍氫因為生產成本低、技術成熟等優勢,作為一種過渡型清潔能源,在現階段的減碳行動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“除了綠氫戰略布局,藍氫也是協鑫重要的并舉戰略。‘藍綠同行’是協鑫在氫能賽道中的核心打法。”周振聲最后說。